不仅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更是文化和风尚的体现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工艺美术与陶瓷艺术展区观察
“大设计”视野下的融合与创新
艺术设计自1999年纳入全国美展以来,已经成为展示中国设计发展史主线的重要载体,对当代艺术设计创作与理论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建构意义和导向作用。今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展区落户重庆,展览共收到作品5083件(套),从中遴选出501件(套)入选作品,其中进京作品105件(套)。这些高水平、高质量的作品体现了参展设计师秉持“设计为民众、为国家、为世界”的创作理念,充分展现了艺术设计践行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人民和社会的当代价值。
展览现场,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书籍装帧7个类别的设计作品,尽显中国设计之美、空间之美、生活之美,让人目不暇接。
相较油画、雕塑等其他艺术门类,艺术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成果能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实际效用,展厅中这样的作品随处可见。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把车渡设计和文旅产业结合的《陵江驿渡·三胜车渡服务站》,将中国美学和哲学意境“穿”在身上的《心悦和鸣》、结合非遗技艺表达对生命与自然探索的《自然之力》等。
进京作品展区的一套工业设计作品《“巡天”登月服系统组件设计》吸引观众纷纷驻足,该作品立足我国载人登月任务需求,从“工、构、质、饰、色、形”六个角度进行系统化设计,实现了“甲胄形、凌风带、祥云纹、中华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高科技结构的巧妙融合,兼具传统意蕴和未来美感。
可以看到,展出作品反映了近年来中国设计更为广泛的创作领域,既有与航空航天、乡村振兴、国际国内赛事、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宏大叙事的同频共振,也有对衣食住行、基础设施等民生日常的具体关注。一方面,作品大多呈现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当代转译的浓厚兴趣,以及对国际前沿、生活方式、未来趋势的密切关注。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智技术的不断演进中,艺术设计领域也呈现出混合媒介、感知交互、多维体验等设计形态与表达的拓展。
也正是基于这一态势,信息与交互设计、书籍装帧被首次纳入艺术设计领域,彰显出全国美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倡导跨域跨界协作的科学意识与实践指向。如《鉴康》《历史的层积岩:食物全球化信息图解设计》《锦绣西南——土家织棉科普体验系统设计》《长江脉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水生态信息交互装置设计》等作品,都是在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下,对人们全知觉体验进行不断开发的结果。
书籍装帧板块,进京作品《四大名著——家藏批评本》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其特别之处在于,它根据每部名著的主题特色、故事中的名场面等单独设计了书匣。在设计语言上,该作品跳脱出传统四大名著的设计思路,带入名家批评的视点,从旁观的角度去重新探究这套经典名著。
总体而言,本届艺术设计展区以“大设计”为视野,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成果汇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总结了三点共性特征:一是展现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使命意识。设计师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建设制造工程和科技创新项目、党和国家重大庆典、国内国际体育盛会等,彰显了中国设计的文化使命担当。二是体现出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当代中国设计积极拥抱科技,紧密追踪科技变革,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智技术被巧妙应用到艺术设计当中,呈现出混合媒介、感知交互、多维体验等设计形态与表达的拓展。三是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当代设计语言和方法论上,广大设计师积极借鉴国际设计有益经验,对国际前沿、生活方式、未来趋势密切关注,也更加注重从中国传统的“造物”观念、“营造”智慧、工艺美学和工匠精神中汲取智慧,使当代设计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时,成为美的载体,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这种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设计理念,不仅在国际交流中展现了中国设计的独特魅力,更在社会应用中起到了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
传统工艺美学的现代性转化
工艺美术与陶瓷艺术展区也是本届全国美展富有特色的展区之一。展览共收到投稿作品3983件,其中工艺美术作品2003件,陶瓷艺术作品1980件。经初评、复评,共有入选工艺美术作品147件,其中进京作品24件;入选陶瓷艺术作品237件,其中进京作品34件。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形式丰富,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既有新探索,又有新突破,充分展现了现阶段工艺美术与陶瓷艺术领域的整体风貌与艺术水准,呈现了当代工艺美术与陶瓷艺术家秉承守正创新的艺术理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当代工艺美术与陶瓷艺术的多种可能性。”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表示,展出作品表达了广大工艺美术家和陶瓷艺术家注重通过艺术来反映时代变化,反映对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的新感受,以及在运用材料、表现技法和语言形式上,呈现出的强烈的现代感和鲜明的进取姿态。
从展览现场可以看到,不少作品和今天的日常生活、家居生活、公共生活密切相关,说明创作者重视运用特别的材料来反映更广阔的社会文化需求,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需求。从展出的陶瓷艺术作品来看,在陶瓷材料媒介和形式语言的开拓上,有比较鲜明的创新表达,通过陶瓷的材料、工艺和独特的技法,以及当代的表达形式,体现出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彰显新气象、新风貌的作品,反映了越来越多的工艺美术家和陶瓷艺术家自觉将个人的艺术实践与新时代国家的视觉形象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艺术创作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注重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艺术作品凝聚精神力量,充分展示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精神。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观展后表示:“本届全国美展工艺美术展区是第一次作为独立展区,较上一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材质、工艺、题材、样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五年来,我们国家在文化繁荣、传统工艺振兴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所以本次展览展出的不仅是艺术作品,更代表了新时代文化的一种倡导。这些作品反映了工艺美术的基本面貌,体现了新时代艺术创作领域的一种新风尚,总体而言,是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艺术的有机结合。”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主任白明认为,参展艺术家不自觉地回归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向着更加个性化的艺术方式发展,本次陶瓷艺术展区的入选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窑口的各种类型和材料,从中可以发现,最传统的技术有了极为新颖的表现手法,最传统的表现手法有了新的结构和新的意向。可以说,展出作品从形态到观念、从容器到装置、从装饰表现到釉彩的使用、从纯粹的技法到烧成的丰富性,无不体现了年青一代陶艺家对陶瓷艺术自我突破的激情和创造力。
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杭间看来,“本次展览的工艺美术作品重艺术表现、重文化和思想的表达,从中可以看到,近年来,中国的工艺美术在思想观念、艺术表现上,都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技巧和材料很多还是来自于传统,但形式和思想的呈现都是属于现代艺术的组成部分,我觉得这是展览的最大特点,陶艺也是如此,基本上属于现代陶艺的范畴,很前沿,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此外,工艺美术作品、陶瓷作品在空间里的呈现,无论是大是小,实际上多多少少都有装置艺术的影子,这也是工艺美术向纯艺术化发展过程中装置性增强的一个重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