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对我来说每个命题都是新的”——观画家卢冰的创作

        作者:秋如2024-11-05 09:00:10 来源:中国艺术报
        对我来说每个命题都是新的——观画家卢冰的创作

        天路放歌之一(连环画) 50cm×40cm 卢冰

          连环组画《天路放歌》中,牧路、山路、公路,天路如虹,一路繁花,串联出当代西藏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作品以西藏的路为轴,绘出天路高原焕发的勃勃生机,更用传统水墨手法铺陈出神圣与世俗、古老与现代、人与自然交融中的西藏新画卷,承载的是作者对于新时代新西藏幸福安宁和不断发展的美好愿景。这件由中国美协会员、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外聘研究生导师卢冰创作的连环画作品,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甫一亮相便获得好评,同时入选进京展览。

          《天路放歌》的参展,又在卢冰的艺术生涯中写下辉煌一笔——自1994年以来,卢冰的12件连环画、中国画作品连续入选第八届至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其中6件作品更在美展上获奖——在画艺上的连创佳绩,足以见得卢冰于创作中的用心、用情与用力。

         

          强烈的高原反应

          “西藏的公路修整得真好跑,青藏线、川藏线,一个甲子,两路变迁。路,镌刻着几代人几十年的前赴后继甚至是巨大牺牲。挂满五彩经幡的运输车会车而过,年轻的藏族司机跑遍了祖先一辈子没走过的路,跑上了致富路。随身带的糌粑、酥油茶,还保留着传统习俗;远处地平线上雪山连绵,成群的牛羊像悠闲的云朵绣在一望无际的金黄色草地上,间或一列火车从青藏铁路疾驶而过……”在分析《天路放歌》等作品所呈现的西藏之“路”带给他的触动时,卢冰如是说。也正是西藏之“路”,为他的创作之“路”打开了通途。

          2007年,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开通刚一年,也是卢冰第一次去西藏采风的年份。

          “西藏的第一天,从黎明中的大昭寺开始,燃燃不息的油酥灯火,照亮着一张张虔诚的朝圣面孔。”“天高地远,风尘滚滚。沧桑牧道,阿里转场。赴一场与大自然的永恒约定,是告别也是轮回。”“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人得到的阳光一样多。热爱太阳的民族,永远都有和阳光一样温暖的笑容。”他在绘画和文字中记录了高原地带不同的风物带给他的新奇感受……在高原的日子,当然也有紫外线灼伤、脸上起满了水泡,空气干燥、流鼻血成宿睡不着的挑战,以及驱车沟壑中,几次遭遇塌方的险情……

          他把这些都归结为“很强烈”的“高原反应”:“前后九次深入西藏、两入青海、四进甘南,对西藏建立了深厚感情”——他的创作主题也就自然转向了西藏题材,他尝试用画笔真实地描绘今天的新西藏:中国画《天路》以青藏铁路为线索、连环画《吉祥西藏》绘影高原生活即景、《西藏八月》画八月青藏高原的丰富多彩、连环画《天路放歌》的“画眼”自然是“路”……他的众多西藏主题性创作,绘出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藏戏、雪顿节、那曲赛马节、大昭寺祈福、古格关驿的春耕、昌都青稞秋收、阿里转场、风力发电、学技术的修路人、跑运输的小家庭、牧民的生意经、与青藏铁路共沐风雨的朝圣者……进而呈现出时代变迁,更表达出他对自然、时空、生命,对历史和现实、人生和艺术的感悟和人文思考——在他看来,这些作品“既是我画我心,也是我画历史、我画时代”。

         

          深刻的内心安定

          在生存环境恶劣的高原地带,在平原地区的人们看来太不容易的生活里,那些久违而真诚的笑容、陌生而善良的人们身上吃苦耐劳而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信念和信仰,深深感动了卢冰,他从中抓住了西藏民众人性中的美——慈爱、关爱,更由此引发他创作了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获得大奖的《雪域天使——门巴将军李素芝在牧区》。

          “我最开始是受邀去西藏收集素材,但没想到在采访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事迹的时候被深深打动了:李素芝年轻时从上海大医院申请进藏,成长为‘高原一把刀’。在采访时,我跟着他门诊、查房、看他准备手术,后来又行程数千里,重走李素芝和医生们义诊之路,还穿越连绵的雪山无人区,行走到他曾经行医的地方……”李素芝的事迹“催促”深入生活、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素材的卢冰完成了这件展现李素芝带领医疗队深入牧区为百姓义诊的画作。自言“创作从不起草图、心中有大体构思就开始下笔”的卢冰,历时七个半月才完成这件作品,“我从来没有投入这样大的心血与情感”,他形容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个人物相互呼应推着画”。丰富的素材、深入的采访和充满情绪的画面气氛,让评论家刘曦林认为这件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创作者亲自到西藏体验生活,遂被藏族同胞尊李素芝大夫为‘活佛’之事而感动,于是证明了感人者必先自感之理,即古人‘从于心’、‘心画’之谓。”

          有评论家认为,卢冰之所以成为卢冰,不只在于他不断精进的绘画技巧,更在于他能够抓住生活中最敏感而又最朴实的主题,加以刻画提炼,从而挖掘出能够打动人的生活元素。的确,他在历经十几年、行走几十万公里的观察高原百姓生活的过程中,体悟到人们生命的律动与幸福的情绪,因而他的西藏主题作品能够带给观者一种美好的感受,因为这其中浸润了平和之祥美——就如卢冰自己所说的:“有些人的喜乐,来自他们内心的安定。”

         

          “悬疑”的画面气氛

          除了每每在全国美展上屡获佳绩,平素的卢冰并没有太多的“艺术动态”——他潜心所做,就是努力修炼“功夫”。

          “我觉得线是艺术世界中最简洁的表现元素,自己与线有缘、一生能够与线为伍,是一件幸事——因而前几届美展,连环画创作的表现手法多为白描”,但也就是从《雪域天使——门巴将军李素芝在牧区》开始,卢冰尝试在以线为主的基础上运用水墨积墨的手法,来增加人物刻画的丰富和画面的层次与厚度;浓墨堆积增加厚重感,整幅画面以青黑色为主调,人物面部手部以赭石藤黄平涂使人物突出,这样的色彩设计,使画面效果更为简洁,也让他的西藏题材绘画在当今多是“浓墨重彩画西藏”的画坛独树一帜。

          “宿墨法古已有之,我便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探索,融合透视、明暗、解剖结构于传统笔墨,强调笔墨韵味与造型,刚柔并济、有节奏感,形成个性化的风貌。”卢冰用宿墨与积墨,让画面或落笔清爽或沉稳质朴;构图强化主体形象,并巧妙运用虚实对比,以增强作品的视觉张力和整体气势;同时深入刻画细节,精准捕捉并传达其精神特质与内在美学价值。

          谈及自己创作的“习惯”——先从主要人物落墨,再呼应着去画次要人物,一步步围绕着主题“推着画”——他自言这个过程就像“看一部悬疑片”,能在漫长的创作中始终保持创作的冲动和新鲜感,在这种“悬疑”气氛中,他还致力于“打破第四面墙”:“《雪域天使——门巴将军李素芝在牧区》中两个腼腆的小姑娘、《天路》中那几位目视画外的藏族同胞,他们起到了与观众互动的作用,也希望观众能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融入画面的气氛中。”

          西藏题材,已经是很多画家致力于表现的“红海”,更曾经在中国画坛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和传世佳作;可以说每一位画家都从自己对这片热土的视角,用自己的笔墨语言试图描绘出那种纯朴和虔诚的信仰。而让卢冰成为“这一个卢冰”的核心,就在于他用精巧的构图与简洁的笔墨传递给观众的是凝重、丰满的视觉图景,并从中展现充满大爱的土地、人民与文化,从而让观者也不由自主地被感染、被打动。“高原给了我丰厚的滋养”,卢冰直言,“对我来说每个命题都是新的,创作过程是冲击灵魂的”。

          给了他“滋养”和“命题”的,自然还有他所认为的最美好的日子——八月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八月是最丰富、最多彩的:有的地方在青稞的丰收中,有的地方牛羊在转场……他们在过节,在晒佛……人们沐浴在阳光中,置身于花海里……”这其中自然有格桑花,“白色、红色的,农家院里、小河边、山坡上,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很平民化,生命力却很顽强”。

          “平民化的生命力”,一如他的画。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8(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