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回旋往复的意趣---关于宗白华美学的一封信(作者:叶朗)

        作者:核实中..2009-09-09 18:29:58 来源:网络

        托马斯·齐默尔(Thomas Zimmer)博士:

        那天从您的家回到我的住所,又翻开我带来的宗白华的一本论文集《美学与意境》,找到宗先生谈中国人的空间意识的几段,反覆读了几遍,觉得有一些新的体会。(宗白华最早的一本论文集是《美学散步》,后来又出了两本,一本是《艺境》,一本就是我带的《美学与意境》,三本的内容差不多,最大的不同是《艺境》收了宗先生的诗,而其他两本没有收。最近安徽教育出版社出了《宗白华全集》,共四册,其中收集了宗先生许多未发表的手稿、札记。)

        您的教授论文①的题目是讨论中国小说中的“远”的概念。这当然就和中国人的空间意识有关。所以宗先生的书很值得您精读、研究。

        宗先生认为,“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中国人爱称太虚、太空、无穷、无涯),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趣上的不同。西洋人站在固定地点,由固定角度透视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极。他对这无穷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冒险的、探索的。”浮士德就代表了这种追求无穷的西洋精神。中国人不同。《老子》说:“大日逝,逝曰远,远曰反。”《易经》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所以宗先生说:“中国人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他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我们向往无穷的心,须能有所安顿,归返自我,成一回旋的节奏。我们的空间意识的象征不是埃及的直线甬道,不是希腊的立体雕像,也不是欧洲近代人的无尽空间,而是潇徊委曲,绸缪往复,遥望着一个目标的行程(道)!”

        我这里要补充一点,就是我在您家里谈到的,中国古代哲人、诗人、画家认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是“道”,他们追求的,就是把握这个“道”,在自己的人生和艺术中体现这个“道”。而这个“道”,是“有”和“无”的统一。所以中国古代诗人、画家不像古希腊雕塑家那样倾注精力去刻画、摹仿一个有限的、具体的对象(人体),而是要突破有限的对象,追求所谓“象外之象”。他们要从有限进到无限。所以中国哲人喜欢“游”。庄子要作“逍遥游”。中国诗人喜欢登高望远。中国画家也喜欢画“远”:高远,深远,平远(谓之“三远’)。

        但是正如宗先生所说,中国哲人、诗人和画家的这种“游”,这种“远”,这种趋向无限,并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如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由近及远,追求象外之象。但是这个远,并不脱离东篱菊苑。又如李太白诗:“地形连海尽,天影落江虚。”有限的地形接连无涯的大海,是有尽融入无尽。天影虽高,而俯落江面,是自无尽回注有尽,使天地的实相变为虚相,点化成一片空灵。又如庄淡庵诗:“低徊留得无边在,又见归鸿夕照中。”中国人不是向无边空间作无限制的追求,而是“留得无边在”,低徊之,玩味之,点化成了音乐。于是夕照中要有归鸿。“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陶渊明)我们从无边世界回到万物,回到自己,回到我们的“宇”。这些诗句都体现了《易经》说的“无往不复”,也都体现了《文心雕龙》说的“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所以,宗先生又说,中国人的“游”,不是游于一个死的物理空间,而是游于一个“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的宇宙,这个宇宙是节奏化、音乐化了的时空合一体。中国古代哲人通过“游”,去观看、体会大宇宙的生气和节奏,观看、体会万物之浩浩流衍。

        好了,现在我们再回到您的论文。

        您讨论的是中国小说。中国的小说、游记等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是也体现了上面说的这种空间意识?我没有研究。但我有这种印象。例如《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可以说是向西作了一次真正的“远游”,但是唐僧念念不忘他的返回东土,孙悟空念念不忘他的花果山,猪八戒念念不忘他的高老庄。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的这种“远游”,是不是像宗先生的那样,包含着“回旋的节奏”,是一个“潇徊委曲,绸缪往复,遥望着一个目标的行程”,从而可以看作是“道”的象征呢?我想您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有趣的发现。不论研究的结果是证实了这种关于中国人的空间意识的观念,还是修正了这种观念,甚至推翻了这种观念,我认为都是很有价值的。

        总之,我认为,精读和研究宗白华先生的著作,将会使您的教授论文具有理论深度。我回国后,马上把宗先生的论文集《艺境》给您寄去。《艺境》中所收的宗先生的《流云小诗》,是1920-1925年宗先生留学德国期间创作的,您读了也一定会有兴趣。



        叶朗

        1995年7月18日夜





        注:①按照德国大学的制度,一个人想要在大学获得教授职位,必须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再用四五年的时间完成一篇教授论文。教授论文通过评审和答辩,就取得了教授资格。取得教授资格,不等于当上教授。还要等你这个专业的教授职位有了空缺,你才可以去申请。申请的人往往很多,当然还要经过甄选。另外,在一般情况下,你在一所大学取得教授资格,不能在同一所大学申请教授职位。

        来源:网络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losbananas.com,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www.losbananas.combeijing@www.losbananas.com
        Processed in 0.025(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