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教育出版
      分享到:

      汉唐美术风范与思想意涵解读

        作者:宋协伟 2023-04-23 08:38:06 来源:中国文化报
        汉唐美术风范与思想意涵解读

        《读图观史 考古发现与汉唐视觉文化研究》 贺西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读图观史》是中央美术学院贺西林教授近年出版的美术史著作。全书展现了汉唐视觉文化的气象万千。从“天庭之路”到“天崖仙使”,从“道德、信仰与政治表达”到“伏羲女娲”“胡风汉尚”。作者在丰富、精彩的材料中,表达了美术史家的情怀,在扎实、深入的考据中,洞悉了中华文化的浪漫。

        本书意在突破传统美术史研究中重视本体和经典的取向,以考古发掘的视觉材料作为史料,揭示其中的思想意涵,进而达到重构历史经验的目的。其研究视角、方法对中国美术教育、美术理论及美术史研究等各个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重新解构了美术史上的经典案例,通过图像的再读、图文互证,考订图像的象征性和其所在语境中的关联性,分析其呈现的观念和思想,建立起图像的内在理路、创造动机和意涵阐释,用清晰的多重逻辑和视角重构中华民族的视觉历史、文化历史。

        书中不乏令人感动的篇章。如在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研究中,作者通过挖掘文物中死亡之地的文化内涵,在一个宏大的文化语境下生动阐释了图像背后的观念与功能,即死亡孕育生命之源的哲学思想,及中国人对美好愿望诉求、理想信仰的特殊表达。

        “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

        颛顼死即复苏。”——《山海经·大荒西经》

        不仅是马王堆汉墓帛画,本书对卜千秋墓壁画、霍去病墓、明尼阿波利斯馆藏北魏画像石棺、北周入华粟特人画像石葬具、唐燕妃墓和李绩墓屏风壁画、汉画中的伏羲女娲、潼关税村隋墓画像石棺等材料都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对有关“句芒”“蓐收”“飞廉”“阴阳主神”“羽人神仙”等神祇图像进行了辨析与考订,并对视觉传统与政治体系、宫廷匠作、民族交融、知识生成等深层次关系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从庞杂的文献材料中,贺西林教授对中国古代的图像语言脉络进行了梳理,完善了其视觉语法体系,也对古代中国的精神信仰、道德倾向等传统文化内涵提供了追溯路径。他以汉唐墓葬材料为中心,打破了美术史学与考古学、历史学的壁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将对“图像隐喻”的解读置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之中进行考察,在图像史中品读出深刻的文化史、政治史、民族史的意味。他尝试从跨地域、跨文化、跨宗教的宏观历史格局中进行合理、鲜活的解释,揭示其视觉性、思想性及文化和政治意涵,为美术研究者、美术史论研究者构建起古代社会的生动面貌。

        透过可视的图像和固态的物质遗存,本书呈现了汉唐美术的格局与风范,集中展现了作者多年来就汉唐视觉文化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心得。与此同时,贺西林教授抱有极强的问题意识,在谦虚严谨的态度之下,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对美术史研究方法的反思,拓展了美术史研究的视域和格局,也为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文化史研究提供了美术角度的学术支持。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losbananas.com,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www.losbananas.combeijing@www.losbananas.com
        Processed in 0.069(s) 13 queries